燒香拜佛時,該說些什麼?
過年過節的時候各個地方也是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拜拜文化」,這種「拜拜」的習俗在台灣尤為盛行,阿公阿嬤們也會時時嘴裡念叨:「拜拜用旺旺,來年更加旺。」這種文化盛行的背後也是詮釋著臺灣人民的文化取向和心理特性。
雖然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其實有很多燒香拜佛的人,他們的動機並不如法。
三年前曾經有一位居士對我說,某一個廟門口,有一位老太太手裡拿著高香,祈禱佛菩薩說:「觀音菩薩呀、佛菩薩呀,我的兒媳婦對我不好,讓她早早受到懲罰吧!」這哪裡是在學佛呀?明明是害人的,太可怕了!這種東西簡直是離佛教千裡之遙。
那麼該怎樣拜佛呢?
關鍵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囑咐我們:「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 入山門、淨口靜心
所謂山門,最早用於佛寺或道觀,在寺院或道觀所在山頭的入山口處搭一座牌樓,或沿山路陸續搭建三座牌樓,所以也稱「三門」(三解脫門)。台灣的大廟也大多有建山門,有些做為入口的標示,有些以此區隔廟埕。
所以,進入山門後,即入解脫之境,也就是進到寺、宮、廟的範疇,自應淨口、靜心,以示尊敬!基本的禮儀是,不要惡口、粗口,大聲喧嘩;或在佛寺周遭隨手拿著葷食、邊走邊吃;或在寺廟的廟殿中抽煙、飲食,都是對佛、菩薩,對廟中神明不禮貌的行為。
進入到寺廟後,可先洗手、洗臉、漱口,以此象徵清淨。但切記,台灣多數的大廟設有洗水果的專用水槽,僅用來洗果盤、水果、整理供品,切勿在此洗手、漱口。
– 龍門進、虎門出
傳統寺廟的規範都是「左尊右卑」,左右的定義是以神明的坐向為準,也就是如果面對廟門的話,右手邊即是廟的左側、龍邊;左手邊即是廟的右側、虎邊。分辨龍、虎門除了以方向來看之外,也可注意一下門旁的牆堵。在龍門邊多有祥龍的石雕或彩繪,虎門則飾以猛虎。
左門(龍側)即為龍門,應由此進入廟殿。龍門進、虎口出的用意何在?一是左尊右卑的概念,符合傳統「出將入相」的左右方的觀念,右出將、左入相,所以左入、右出。二是廟宇的左右門又稱「龍門」、「虎門」,所以從龍門進,可仗祥龍之勢,阻邪納祥瑞之氣;從虎門出,可仗猛虎之威,降邪化煞,宛如新生。反之,如果從虎門入,就有「入虎口」比較不吉祥之意。三者,大家如果都依左進、右出的習慣,在參拜的動線上也較統一,不致互相穿插而秩序混亂。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廟宇正面多開三門,即中、左、右,也稱「三川門」,中門為「神道」,也就是神明進出的通道,所以盡量不走,古時只有帝王可走中門,所以有些廟宇會把中門以門欄封鎖。如果只有單門的小廟,也盡量靠左、右進出。
因此,在清淨口、手之後,即可由龍門進入。一般大廟點香處多設三川殿,或中庭、拜殿兩側,可從龍門進入後再點香。規模較小、單門式的廟點香處多在廟門外,可先點香再進入。
拜拜的順序 ── 依循左右、上下尊卑的概念
廟宇的設計及神明設,都有尊卑之分。所以拜拜的順序,也須尊守這尊卑的分際。一般而言,代表玉皇大帝的天公爐位階最高,天公爐大多置於三川門外,也就是中門之前。所以首先參拜的是天公(玉皇大帝),面朝外,向天祝禱,然後插香。
也有人問,持香有規定的手勢嗎?一般來說,多以左手握香,右手包握左手如作揖狀。持香位置約在胸前,持香禮拜時略彎腰行禮。
插香時可以左手分香,取一或三,然後插上香爐。而在行進間持香時,也盡量於胸前、眼光所及的範圍,一是尊敬,二是避免誤觸他人。
拜過天公爐後,再左進回內殿。一般來說,一樓的內殿或稱正殿為主要奉祀的神明,以中央神龕為主祀神。所以先禮拜主龕主祀神明,再依序向左龕、再向右龕,輪流禮拜。如果正殿左右還有偏殿,再依序先左、後右敬拜。敬拜時,也要先目視神像,表示自己在此禮拜,再向神明稟明心意。
拜過正殿後,再拜後殿或高樓層。順序也是先中、再左、再右,依次禮拜。如果廟宇還有二樓或以上的神殿,一般來說,最高層多為奉祀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所以在拜過正殿後,先至最高層禮拜,然後再依序下樓參拜。
瞭解廟宇尊卑的概念後,其實拜拜的順序並不難理解。總之,先拜天公爐,再拜正殿、後殿,或由高層至低層,由高而下,依序參拜。
或許有人會說,曾拜過某些廟並不是這樣的順序!那是因為有些廟宇因應香客太多,廟中神殿又多,為了統一動線,而規劃出自設的參拜順序。原則上,也請大家尊重各廟所訂定的順序。而這順序,多會公告在取香、點香爐旁,方便大家參考。而這張順序圖上也會標明各神龕所奉祀的神明,也讓大家能知道禮拜是哪些尊神。
推薦文章:

旅行會使我們感到靜默,但也能因此讓我們成為會說故事的人
【GOGOAdvise Travel旅遊日記 現在徵稿】
歡迎來稿分享對旅遊、購物、美食、活動既情報。如蒙投稿,請寄 aeronautmediacompany@gmail.com,另請附上照片一張及不多於80字撰稿人簡介,撰稿人可用真名或筆名。文章一經採用,或會將由Travel旅遊日記編輯部作潤飾,及會開設作者個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