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旅遊天使 Travel Angel (Page 16)

【亞洲情報】 唔想去旅行同人迫? 8個亞洲冷門旅行點

去歐洲旅行看城堡、在香港揮霍飽食街邊小吃、到日本看滿天櫻花、到韓國瘋狂購物,到這些熱門地方卻總是滿滿的人嗎?來看看這八個還不太知名的亞洲小城市,給你真正「不跟團」的旅行體驗! 1. 越南 峴港 Da Nang 峴港是越南的第四大城市,亦是《國家地理雜誌》推薦的人生必去50個地方之一。必逰景點包括美溪海灘、山茶半島、巴那山、會安古鎮等,並建議4日3夜行程安排,發掘峴港的旅遊魅力!說起越南這個經常被人忽視的國家,最被廣為人知的恐怕也是同樣容易被人忽略的越南美食。 然而各位旅人不要小看了峴港的魅力,作為一個兼具摩登氣息和古都文明的城市,這裡確實保存著許多占婆文化遺址。熱愛體驗不同文化的旅人們,看完會安古城順便去逛逛旁邊的順化皇城也是很好的體驗! 2. 緬甸 曼德勒 Mandalay 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是曼德勒省省會、緬甸第二大城市、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係明東王1857年所命名。 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其為瓦城。曼德勒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佛都,然而隨著緬甸王朝昔日輝煌的完結,這座擁有厚重歷史的城市也逐漸淡出人們的主要視線。 除了擁有宏偉震撼的廟宇之外,曼德勒如今也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文化的城市,融合了緬甸、印度及中國三國的文化,不論是觀賞城市風光還是吃著不同食物都是非常值得去親身體驗一次的。 3. 泰國 清萊 Chiang Lai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清萊和清邁是完全不同的。清萊是泰國最北的府城,建城於1262年,位於泰國、緬甸和柬埔寨三地交會之處,因為有山有水有景有大霧,所以經常出現在泰國電影中。 擁有高山瀑布、熱帶森林以及宗教寺廟的清萊,就是那座超有特色的白龍佛寺的所在地了,天氣好的時候佛寺和湖面的倒影一定能讓你在泰國感受到除了美食之外的特別的感受。 4. 馬來西亞 亞庇 Kota Kinabalu 亞庇是馬來西亞第六大城和沙巴州的首府。亞庇位於婆羅洲西北方的海岸區,朝向南中國海。西側有著名的東姑阿都拉曼公園,東側則有京那巴魯山,這座山也是亞庇馬來語名稱的來源。 亞庇原本只是一個沒什麼人關注的小漁村。經過數十年的商業洗禮之後,亞庇在擁有舉世聞名的夕陽景色之外,也漸漸成為馬來西亞重要的商業中心。 5. 印尼 龍目島 Kuta Lombok 龍目島係印尼努沙登加拉省的島嶼,小巽他群島之一。面積5435平方千米。有兩條山脈幾乎貫穿全島;南方山脈是石灰岩丘陵,北方山脈的林賈尼火山。龍目島海邊風光可以和巴厘島媲美,擁有清澈碧藍的海水、雄壯的林嘉尼活火山,獨特的薩薩克族傳統風俗文化。 龍目島與峇里島不同,龍目島尚未有大型旅行團進入。老道的自助旅客則會選擇這片還未被遊客占領的清靜之地浮潛、衝浪,甚至深潛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如果你以為水上活動就是印尼的唯一選擇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每年都有眾多登山愛好者前來征服印尼第三高峰——林加尼山,這同樣也是造訪龍目島不可錯過的必行之旅。 6. 不丹 廷布 Thimphu 不丹在大部分人的印像中仍然是個神秘而封閉的國家。然而現實的狀況其實也差不多,因為不丹對旅行者有每天200多美金的嚴格限制,也沒有直飛的航班。 對不丹很好奇的你,有沒有因為這層層面紗而對這個國家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了呢?廷布作為不丹的首都,位於旺曲河谷,是不丹的政治、軍事、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一個大約有5萬人口的城市。 在廷布找不到一條筆直的大道, 這裡最值得稱讚的就是山清水秀和獨特的文化古蹟。卻沒有眾多首都城市的喧囂。取而代之的一片山清水秀,以及濃重的宗教氣息。來到廷布一定要去的就是歷史悠久的廟宇和城堡,似乎環繞的空氣中都是淨化人心的信仰,讓你找回遺失依舊的赤子之心。 7. 斯里蘭卡 艾勒 Ella “沉睡的小城”這名字猶如為艾勒而設。雖然有為數不少的旅客聽聞過這城市,但相比起熱門旅遊城市如可倫坡、康提及加勒等,艾勒實是別具一格。 艾勒坐落於斯里蘭卡的內陸山區,占盡地利優勢。在這裡可以盡情享受假期,去登山、享受美食、探索城市放鬆心情。在這裡度假期間,盡量融入當地生活,享受斯里蘭卡傳統文化中的緩慢生活節奏。 8. 寮國 豐沙灣 Phonsavan 豐沙灣遠離寮國的熱門旅游地,是越戰期間其中一個受轟炸情況最嚴重的城市。僅管帶著越戰時期的悲痛回憶,遠離喧囂的豐沙灣是個可愛的城市,當地人民亦很友善,創意十足。 他們用許多戰爭殘物來製造從湯匙到整棟房子的各類物品:巨型炸彈外殼現已塑造成花盆及浴缸,而手榴彈碎片亦變成了珠寶。豐沙灣的四周也很值得去探索,附近的山頭滿是各民族混居的山地部落村莊,另外還有溫泉、瀑布及湖泊等山水秀麗的迷人風光。

立即閱讀

【日本情報】 加深你對和牛了解 連日本家庭都愈來愈少吃和牛

牛肉是現代日本人很常吃的肉類,由於宗教和務農的關係,平安時代(約七世紀)日本天皇曾頒布禁食牛肉的禁令長達一千多年。一直到了明治時代以後(1868年)隨著牛肉料理的普及,各地開始爭相改良品種,結果改良出適合食用的食用牛,為了跟其他的牛肉做區別,特別賦予「和牛」這個名字,跟「和食」的「和」一樣含有日本飲食文化精神,也逐漸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 和牛面對著「少子化」問題 價格愈來愈高 對於日本的家庭來說,由於和牛高昂的價格,他們已經越來越少吃和牛了。除了日本的國民,連和牛也面對著「少子化」的問題,價格一直上升,一般家庭也從過去間中豪爽一次,變成現在完全不碰了。 根據農林水產省的統計,在日本國內消費的牛肉,以美國及澳洲出產的為主,連同其他外國地區,比率超過六成。而國產的牛隻,分別有12%為乳用品種,10%為雜交品種。純種的和牛,只佔整體的17%。 從上越新幹線的本庄早稻田站(埼玉縣)駕車約20分鐘,便來到一個牧場。這裡有大約100頭黑毛和牛,是從去年開始飼養的,準備在今天「いい肉の日」出貨到燒肉連鎖店「トラジ」。 這個牧場,正是該店為了確保牛隻來源而營運的。「トラジ」的常務高山光錫說,和牛的產量沒有增長,價格卻不斷上升,令該店不得不嘗試開展畜牧業。在去年初,該店購入和牛幼牛時,價格是每隻100萬日圓,比5年前增加了超過兩倍。 飼養和牛分為兩段時期,由不同的農家負責,「繁殖農家」會在幼牛出生後養育牠約10個月,然後幼牛會被轉移到「肥育農家」,再經過約20個月後,便能出貨。「繁殖農家」有4萬多戶,多屬零散經營,而且不少農家年事已高,藉著近年幼牛高漲的價格,部份人順道離開,間接影響了幼牛的供應量。 「肥育農家」亦憂慮將幼牛養至成年後,出貨價格受到景氣影響,可能產生赤字。「トラジ」便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收購和飼養幼牛。雖然現時產量只能應付店面需求約一成左右,不過在將來會增加飼養的數量,以確保穩定的貨源。 在零售市場,和牛的價格亦上升了不少。據農畜產業振興機構的調查,100克的和牛(「西冷」部份)的售價為1376日圓,比3年前上升了約兩成,而一般的澳洲產牛肉,100克只售400多日圓。另一方面,一般家庭也越來越少吃牛肉。 總務省的《家計調查》顯示,2人以上的家庭每年購入牛肉的份量,在20年間減少了一半。反觀雞肉及豬肉,則各自上升了3成。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在七月也進行了一項調查,在2000位20至70代的受訪者之中,回答「每年只會吃幾次和牛」和「幾乎完全不吃和牛」的,各佔約3成。 日本國產牛 ≠ 日本和牛 不論在餐廳或是超市,一般日本市面上流通的牛肉大致可分為三種:「和牛」、「國產牛」、「輸入牛」。「輸入牛」顧名思義就是從日本海外進口的牛,但日本的「和牛」跟「國產牛」的差別,據說多數日本人也很容易搞混。 ・日本和牛:在日本出生、飼養,僅限「黑毛和種」、「褐毛和種」、「日本短角種」、「無角和種」四個品種及其互相配種的食用牛統稱。 ・日本國產牛:在日本生長孕育超過三個月的牛,不限品種,大多為乳牛,或是和牛及乳牛的交配種。 日本和牛的定義 簡單來說,日本的「國產牛」強調的是飼育地,不限品種及來源,只要在日本當地飼養超過三個月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國產牛」,種類包含乳牛,以及乳牛與和牛配種的品種。而日本的「和牛」同時強調品種與產地,一定要符合上述四種品種,並且在日本出生、飼育,可經由生產履歷追溯來源、產地、血統及配種記錄等資訊的食用牛,才能稱為「和牛」。 日本和牛國產牛A5A4黑毛和牛品種 黑毛和牛佔所有和牛品種的九成以上,世界上和牛的產地除了日本之外,第二大產地是澳洲,第三大產地是美國,在台灣常見的和牛,多半是澳洲和牛與美國和牛。為了讓日本和牛品種能更符合當地飼養環境,與澳洲牛、美國牛進行配種,以增加存活率以及美味度。因此,若是想品嚐到真正來自日本的「和牛」的話,除了要符合上述和牛品種,也要注意產地來源。 日本的和牛品牌及產地 和牛品牌名稱都換冠上地名,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一般和牛的小牛在出生後的7至10個月會在生產農戶飼養,之後被拍賣到肥育農戶,飼養到約700公斤左右才會出欄。肥育農戶通常不大,在飼料及飼養方式上更精緻化,而且每一頭牛都會建立完善的生產履歷。而決定品牌名的要件,除了必須在該地飼育最長時間,並且必須符合各地所設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該地的和牛品牌。 日本和牛的等級 為了控管和牛的品質,日本發展出一套肉品評鑑的等級規格,以「肉質等級」和「成品等級」兩項指標來評比。 ・肉質等級:根據「油花分佈(霜降程度)」、「肉的色澤」、「肉的硬度與結構」、「脂肪色澤與質量」等四個項目進行1到5層次的評價,取層次最低者來判定。例如四個項目當中有三個項目為等級5、一個項目為等級4,則該肉品等級為4。 ・成品等級:或稱「步留等級」,依照固定公式算出該肉品的成肉量,來表示肉與脂肪的比例,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表示肉與脂肪的比例良好,B級為標準值。 日本和牛等級 依據這個分級制度,「A5」就是日本和牛中的最高等級。和牛因為油脂的融點低,吃下去會有入口即化感,因此油花分佈比例與均勻與否,都是影響美味度的關鍵。不過並非「A5」以外的就是次級牛肉,眾多日本和牛品牌中也有「A4」、「A3」、「B5」、「B4」等級的肉品,也是相當美味喔!

立即閱讀

【台灣情報】 空氣污染嚴重 台灣今年碳排量創10年新高

香港就長期空氣污染,PM指數成日都徘徊高位,大家出親街去到街邊都覺得呼吸唔到新鮮空氣,好多人去旅行時都會揀啲空氣好嘅地方,當洗下肺,換下氣等個肺休息下都好。 不過如果咁諗的話,台灣應該唔會係一個好地方喇,因為台灣最新嘅碳排放指數,創咗10年嚟嘅新高!原來台灣自從宣佈2025年要去核電化之後,反而多咗燒煤供電,大量排放黑煙下,碳排放自然高咗唔少,今年排出量為3,400萬公噸,比過去5年平均值高出300萬公噸。 有咁高嘅碳排外,當然令空氣嘅PM指數大升,即係懸浮微粒大大增加,對人體有非常唔好嘅影響。有學者話除咗因為用燒煤取代核電令碳排放上升外,經濟好轉令到工廠生意上升,加上開發大量新住宅用地,都係令碳排放急升嘅原因。不過台灣政府經濟部就話明,供電比環保重要,唔會減少燒煤供電咁話。 減碳計畫啟動兩年,台灣最新碳排結果出爐,根據預估結果,今年總體碳排放量不減反增,為近十年最高;外界懷疑是政府推動非核家園,以燃煤取代核電導致。 對此,環保署長接受專訪表示,短期使用燃煤替代,確實是碳排放量提升主因,但他強調,這是能源轉型初期的過渡階段,總體碳排放量這一、兩年會比較高,後年開始就會逐步下降。政府推動非核家園,預計2025年完全停止核電,並大量減少碳排放量,但包括台北美國商會、彭博資訊分析等都打問號。 廢核同時減碳?專家不相信 台北美國商會日前表示,除非有明確能源計畫,不然許多專家都不相信廢核、減碳「這兩項遠大目標」能共同實現;彭博資訊更明白指出,既要「廢核」又要「減碳」,幾乎是遙不可及的遐想。台灣環保署上月底與能源、農業等六部門會商「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後續推動規畫」,達成共識,第一期2016年至2020年要比2005年減2%,2021至2025再減10%,2026至2030年再減20%。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全台總體碳排放雖有升有降,都未超過2億9300萬公噸,政府推動減碳,預估今年的碳排放量卻首度超過,是十年來最高的一次。進一步分析資料顯示,能源部門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是今年碳排放成長的主因,預估今年能源部門的碳排放量為3400萬公噸,比過去5年的年排放均量多出約300萬公噸。 非核須適應期 「很快降下來」 外界懷疑碳排放量大幅成長,跟現階段非核後「火力發電全開」有關;台大公衛系教授認為燃煤會增加細懸浮微粒(PM2.5),呼籲政府不該拿高健康風險的能源政策搏命。非核過渡期間,透過燃煤發電當作替代能源,確實是碳排放增加的主因,此外景氣回升,製造業轉趨熱絡,住宅大量擴充等也都是導致碳排增加的原因。 但初期需要適應期,雖然有這麼一、兩年碳排比較高,但跨部門對此都有理解,且有共同的目標,很快、馬上,就會降下來。碳排也不是永遠一直增加,此外,過去風力發電都只是零星投資,現在卻是幾百、幾千億台幣的進來,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有信心完成2025年能源轉型。 不缺電更重要 環團:應提減煤規畫 台灣政府推動減碳,今年總體碳排放量卻不減反增,創近十年來新高,電業人士不感到意外。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表示,「減碳很重要,不缺電更重要」。今年供電情勢危急,只能多使用火力機組,排碳量自然會增加。能源局官員指出,未來五年內,預估將比過去使用更多的燃煤電力,燃煤使用量可能會創下3300萬公噸新高。 環團方面,綠色和平專案主任蔡佩芸表示,台灣的主要發電來源是燃煤發電,根據政府的說法,2020年燃煤占比還要提高到50%,之後要如何再降到30%,卻沒有看到相關詳細的說明與規畫。台灣的燃煤發電不只是台電或者是民營電廠,汽電共生中也有七成的燃料都是燃煤,呼籲減煤路徑圖規畫應該要盡快出來。

立即閱讀

【航空情報】 沒有最中伏只有更中伏 一次睇晒中伏飛機餐合集

搭飛機最痛苦嘅地方係咩?可能有啲人話係個位又窄又逼無得伸展,又有人會話無得沖涼,成十幾個鐘無得瞓,但有一樣野相信大家一定會認同,就係:搭長途機遇着難食飛機餐,真係會有種世界末日嘅感覺。 早前有網友討論過飛台灣嘅航線竟然連雞卷都無得食, 其實中伏嘅飛機餐真係比比皆是,最近就有外國網友集合一眾被稱為史上最伏嘅飛機餐,一於一齊睇下到底有幾誇張。 1. 中國國際航空: 白粥配燒賣 白粥和燒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兩種食物,喝早茶經常都能看到它們的蹤影,不過爲什麽要把燒賣泡在白粥裡呢?這樣明擺着會很影響口感嘛,而且在外國人眼裡可是很驚悚的。 2.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 青瓜芝士三文治 乾掉的全麥方包片,加上寥寥幾條虛弱的青瓜絲,還有劣質芝士和局部存在的可疑醬料等於漢莎獻上的青瓜芝士三文治,聽起來清爽健康,不過吃起來據聞會讓人深感絕望。 3. 高麗航空-漢堡 高麗航空的飛機餐也出名難吃,數年前曾有一名外國遊客搭高麗航空客機時,曾拍片展示他所吃飛機餐的模樣,顯示飛機餐只有一個漢堡和一杯飲品,漢堡是兩片麵包夾著一小塊肉餅、少許洋蔥片,麵包內還塗了一些黃黃的醬。該乘客吃完後指麵包口感乾澀,且整個餐是的冰冷的,若加熱後應該會「好一點」。 4. 其他航空公司 嘔吐物 見到呢堆綠色物體,唔知大家仲食唔食得落呢。 過夜餃子 再鍾意食餃子嘅朋友,見到呢堆餃子,相信一定一試難忘,當然唔少得個條茄子嘅點綴。 咭紙多士 呢個被稱為芝士火腿多士嘅物體,俾人話似咭紙多過多士。 飛機餐為什麼“難吃”? 航空食品本身 1. 受限於飛機上的各種條件的限制,航空食品不得不在地面先製作出來,然後再低溫保存,然後再拿到飛機上來加熱,新鮮程度和自身的口味當然會是大打折扣。 2. 考慮到了食品安全問題,餐食本身也大都清淡,採用了盡量少的原料,進一步降低了食物收到污染而導致乘客食品中毒的可能性,在飛機上的食品中毒,那可絕對是一場災難,想想有限的廁所資源,再想想巨大的需求量。 3. 也為了其他乘客的考慮,飛機餐要供應給機上的全部乘客,畢竟,眾口難調,就像在初中和高中吃得學校供應的盒飯一樣。難吃也有一定的道理,再其次呢,也考慮到機艙空間狹小,有些過於濃郁的香料會使人產生口氣,或者是有些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會使人產生脹氣,這同樣不適合在飛機餐中使用,也造成了飛機餐口味不佳。 也有來自人體自身的原因 飛機艙內的低壓,低濕度,高噪音環境,同樣也給人的味覺帶來了影響。在機艙的惡劣環境中,人對甜味和鹹味等正面味道感知度下降了30%,但是卻對酸、苦和辣等等負面味道的感知度,則幾乎沒受影響。所以,即便是在地面又一流大廚烹飪的佳餚,也會因為在飛機艙環境中人體味覺的變化而變得異常無味。 最終,來自於餐食本身和來自與人體的兩方面的主要因素,再加之那麼一點點的經濟因素,就有了擺在我們面前等待我們去好好「享用」的飛機餐。  

立即閱讀

【酒店情報】 叫男友帶你去 全球6大睇日落超靚酒店

2018年已經開始了,許多情侶如果好想好賞日落,但還沒想到去哪裡最好,以下介紹全球6間適合看日落的特色酒店,包括澳洲、歐洲、非洲等知名景點,其中台灣更有2間也在其中,每間都有令人著迷的景觀視野。 1. 紐西蘭 埃查特私立酒店 Eichardt's Private Hotel 從住宿步行 1 分鐘即可抵達海灘。 Eichardt's Private Hotel酒店距離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的水域僅有5分鐘步行路程,提供帶壁爐、免費無線網絡連接和衛星電視的住宿。酒店擁有一間餐廳和一間酒吧。部分住宿設有一個享有山景或湖景的陽台。 紐西蘭可以迎接全球第一道曙光,正值夏天的南半球,可以享受和北半球截然不同的體驗。正值夏天的紐西蘭氣候舒適,皇后鎮是知名度假勝地,在市中心碼頭舉辦的晚會是絕不可錯過的重頭戲,如果剛好進入歲末倒數後的煙火表演,更是晚會中的高潮! 擁有大片落地窗的房間環山面湖,選擇入住湖景套房,更能直接將形狀如閃電的瓦卡蒂普湖盡收眼底! 2. 馬爾代夫 環球度假村 Baros Maldives Kurumba Maldives度假村坐落在北馬累環礁(North Male Atoll)的熱帶私人島嶼上,種有景色宜人的椰子樹,距離機場只有10分鐘的快艇船程(船隻交通服務每天24小時提供),度假村設有2座室外淡水游泳池、3座網球場和健身中心。Veli Spa中心提供各類護理服務,包括獨特的迪維希醫術(Dhivehi Beys)護理以及現代和傳統的護理服務。度假村提供列島遊、釣魚之旅和定制的旅行活動。 馬爾代夫是知名的蜜月勝地,也是許多人此生必去的旅遊清單,其中馬爾代夫環球度假村更被評選為馬爾代夫最浪漫的度假村,飯店風格除了保有南洋風外,更融入奢華的氣息,入住的旅客可以擁抱百萬海景浪漫賞日落。 3. 阿爾卑斯山 勒克蘭斯Spa酒店 Lecrans Hotel & Spa 豪華而獨特的LeCrans Hotel & Spa酒店歡迎客人在高聳於克萊恩蒙塔納(Crans

立即閱讀

【香港情報】 恒生銀行新推外幣提款機 一次過可兌12種外幣

港人喜歡出外旅遊,經常需要兌換外幣到當地使用。去旅行前,一定要準備以下三寶:機票,有!酒店,有!外幣,未唱?每次出發都頭痕去邊度兌、點兌先至最抵?透過恒生提款卡,您可享用全新推出的24小時恒生外幣提款機提款服務。 恒生銀行成為香港首間於旗下自動櫃員機網絡提供12種外幣現鈔的銀行,外幣提取服務支援共12種外幣,分別是澳元、加元、瑞士法郎、歐羅、英鎊、韓元、日圓、新西蘭元、新加坡元、泰銖、新台幣及美元 。每個服務地點將會設置 3部外幣提款機,每部各支援4種不同外幣,即每個服務地點合共提供12種外幣的現鈔提款服務。 你可直接從綜合戶口提取外幣存款,或透過外幣提款機以港元戶口的存款即時兌換外幣現鈔,但要注意,韓元、新加坡元以及新台幣現鈔提款並不適用於綜合戶口,你只可透過外幣提款機以港元戶口的存款兌換上述外幣現鈔。 恒生銀行將於今年年底前,於中環、銅鑼灣、尖沙咀、旺角、青衣及屯門的8個服務網點,設置24部外幣提款機,部份外幣提款機為24小時開放。其中位於港鐵中環站自助理財中心 (近B出口) 的外幣提款機,已於今天投入服務,其他外幣提款機將於今年年底陸續投入服務。 恒生外幣提款機可提供12種外幣,包括澳元、加元、瑞士法郎、歐羅、英鎊、韓元、日圓、新西蘭元、新加坡元、泰銖、新台幣及美元。另外,恒生現時約有100部自動櫃員機提供人民幣現鈔。 市民可以透過恒生外幣提款機將港幣戶口存款先兌換所需外幣再提取,或直接從名下的外幣戶口提取外幣現鈔。而每日可提取限額則為客戶的提款卡的每日提款上限。此外,恒生外幣提款機的其他功能亦包括戶口結餘查詢、港幣轉帳及設定海外自動櫃員機每日提款限額等。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表示:「全新的外幣提款機將進一步加強該行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多方便。恒生不斷致力提供優質服務,包括因應客戶需要推出新服務及產品,全新的外幣提款機將進一步強化該行服務。」 恒生的外幣提款機地點如下: 中環總行(德輔道中83號) 港鐵香港站 (L2大堂) 港鐵中環站 ( 近B出口) 港鐵銅鑼灣站 (近F出口) 港鐵尖沙咀站 (近D出口) 旺角優越及優進理財中心 ( 彌敦道677號) 屯門市廣場自助理財中心 ( 屯門市廣場第2期高層地下36號) 港鐵青衣站 ( 近A1出口)

立即閱讀

【香港情報】 2017全球交通方便排名出爐 100個城市中香港排名係…?

一個城市係咪可以迅速發展,好多時候「交通」佔咗一個非常主要嘅因素,唔單止係居民嘅工作流動,甚至係成為一個良好嘅旅遊城市必備條件。每年最有公信力有關城市交通排名嘅就係由著名設計公司Aradis公布嘅排行榜,2017年嘅排名剛剛出爐!呢項排名會由城市中23個指數,包括人口密度對比交通工具數目、區與區之間行車距離等,得出最為交通方便嘅城市指數。 今年出爐嘅排行榜中,100個城市之中香港竟然勇奪第一位,原因係香港嘅鐵路及地面交通均非常發達,而通偏佈廣泛市區及效區,而且極具效率,而且價錢唔算貴。 除咗香港,排名頭幾名之中尚有另外兩個亞洲城市,就係第四名嘅首爾及第八嘅新加坡。其餘全部係歐洲城市,瑞士(第二)巴黎(第三)布拉格(第五)維也納(第六)倫敦(第七)斯德哥爾摩(第九)法蘭克福(第十)。 至於北美洲最高排名就已經係23位嘅紐約。但令人大跌眼鏡就係澳洲,5個大城市全部排名40位以外,最高已經係48位嘅布里斯本,睇嚟澳洲真係要畀啲心機發展下交通喇! 香港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比率領先各地,居民持有智能卡例如八達通的比率最高,人均有3.1張卡。但本港單車網絡和空氣質素遠遜歐美等地。地球之友指香港交通便捷靠數量取勝,代價是市民要承受嚴重污染。本港繼2011年後蟬聯榜首獲58.2分,在84個城市中最高分。 該公司指本港鐵路系統結合都市發展,加上八達通滲透比例極高,令香港高人口密度的特質變成城市一個機遇而非問題。 香港在多方面稍為領先亞洲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包括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比率、智能卡滲透率、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等。但調查指香港單車網絡發展落後,在得分最高的11個城市中「包尾」。 香港每千平方公里僅有187公里單車徑,而瑞典斯德哥爾摩每千平方公里有4,041公里,新加坡亦有280公里。在歐美流行多年的汽車共享(Car sharing)和單車共享(Bike sharing),市民可以透過共乘車輛增加乘載率,香港在這兩方面均得零分。 香港獲勝有特殊原因,因為歐美城市面積較大、私家車普及,相對公共交通工具便捷程度不如香港。她認為香港交通便捷靠數量取勝而非質量,而交通便捷程度目前亦受旅客承載量影響,衍生眾多問題。市民亦為繁忙交通系統付出健康代價。她指調查中本港二氧化氮、懸浮粒子濃度較歐洲部份城市高出一倍。

立即閱讀

【台灣情報】 只有當地人知的打卡靚點 10個北台灣隱藏秘境

說起台北好玩的地方,想來想去總是那幾個選項嗎? 其實除了那些「去到爛」的景點以外,北台灣還有許多私密景點值得造訪。 1. 新北市瑞芳區 不厭亭 「不厭亭」位於台102線公路上雙溪與九份交界處附近,名稱來自前雙溪區鄉長簡華祥先生,取自李白詩句「相看兩不厭」。「不厭亭」一面可眺望雙溪區全鄉風景,另一面則可遠眺瑞芳,「菜刀崙」、著名八景之一「貂山春色」的三貂嶺和大肚美人山景都可以在此看到。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湛藍的海洋和雲海。 地址:台102線公路(瑞雙公路)上雙溪與九份交界處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2. 新北市瑞芳區 祈堂老街 從博物館行政辦公室旁的樓梯下台階,經過昔日礦工醫院舊址,一條穿越銅山里聚落,由階梯拾級而上勸濟堂的路徑,是早期金瓜石地區最繁榮熱鬧的商店街。 相對日式宿舍區的木造建築,這裡是台灣人生活的聚落。 在這裡一棟棟黑色油毛氈屋頂高低交錯,走在這高高低低的街道,彷彿與舊日時光相遇。昔日興盛期商家林立,沿線有撞球店、書店、料理店、西裝店、布店、鞋店、酒家……等等,十分熱鬧,在當時有金瓜石銀座的稱號。 今日在老街上仍可看到當地老字號的柑仔店,店裡許多如今少見的零嘴和玩具,叫人不懷念也難。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祈堂路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3. 新北市瑞芳區 象鼻岩 深澳象鼻岩,一座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北海岸深澳岬角 (番仔澳),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外型酷似象鼻的海蝕門,岬角高處遍布蕈狀岩,走進岬角懸崖邊,映入眼簾的是深澳岬角的最的美景色  象鼻岩,整座海蝕門的外觀就像是一頭大象仰起頭部,將鼻子伸入大海汲水,讓人讚嘆大自然的奧妙神奇。 地址:由台2線轉進深澳路,走到底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4. 新北市瑞芳區 星空草原 星空草原是由四百萬支回收寶特瓶下去打造大型地景藝術,夜晚還有燈光秀,不同的燈光投射在地面上,使這天黑之後又成了另一個璀燦奪目的樣貌,吸引不少情侶、家庭、朋友們相約前來造訪。 而在2017年,星空草原則又打造出另一個全新主題,同樣是以廢棄物再次利用而來,將寶特瓶更換成光碟片,大幅改造園區主題,呈現不同於以往的場景! 地址:從基隆市的仁一路右轉月眉路,一路沿指標走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平日11:00-19:00、假日10:00-19:00 門票資訊:成人100元、優待票50元 5. 基隆市中正區 望幽谷 望幽谷又稱為忘憂谷,位於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後方,離開了停車場走向平台,不少人以基隆嶼為背景的這V型山谷正是忘憂谷,如同忘憂谷名稱一樣的站在這裡會短暫忘掉煩憂,你可以選擇走下去步行到前方的木棧步道,更鄰近海邊景觀,又或者直接站在這平台間,感受微微的暖風和大海的深藍,翠綠的前景讓心情有了不一樣的層次改變。 走往更高的平台,從右邊一直直行便可以看到360度不同角度的景觀喔。到了夏季,山坡還會覆滿金黃色的芒草,彷佛就是電影場景。大家還可以沿著坡道下去,到海邊踩踩水喔!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6. 基隆市中正區 中正公園 龍貓車站 搭火車到基隆,一下火車站就可以看到遠方的山頂上一座巨大的觀音像,那裡就是基隆有名的中正公園 ,除了觀音像之外,在半山腰還有一個遊客必去的景點龍貓公車站,傳說中這公車一天只開一班,而且搭乘的時間是25:00,錯過就沒有了,當你看到高3公尺胖嘟嘟的撐傘龍貓時,馬上會露出會心一笑,你就會覺得找了這麼辛苦也值得。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壽山路 延著綜合體育場旁的指標前往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7. 基隆市中正區 潮境公園 魔法掃帚 潮境公園潮境公園位於八斗子半島東側,臨望海巷海灣(或稱為換番大澳),面積約一公頃,園區原為一處垃圾的集放地,經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規劃改建後,後成為一處看海賞景的最佳去處。園區內設有規劃完善的枕木步道,還有許多藝術雕塑品。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9巷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8. 基隆市中正區 阿根納造船廠 阿根納造船廠曾是電影《美國隊長》來台取景的地點,所以吸引大批民眾朝聖。位於基隆八尺門漁港旁的阿根納造船廠遺跡,原本是日治時期極度繁忙的港口之一,主要是用來運送砂礦,隨著殖民時期結束,產業結束,碼頭也隨之式微,這塊地就出給美國遊艇公司阿根納。 後來這間公司退出台灣,這塊地也閒置,不再使用。在海風與歲月的摧殘下,過去還差點被拆除,斷垣殘壁,鋼筋外露,雜草叢生...就是現在廢墟面貌囉!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116巷75號 開放時間:24小時全年無休 9. 基隆市中山區 佛手洞 佛手洞是原為一處天然的海蝕洞穴,也是基隆當地最大的海蝕洞,因傳說有仙人在此修道而登天,故名仙洞巖,早在日據時代此洞便已存在,據文獻記載,置身此處能夠聽到絕妙的海濤音,但是如今已不復聽聞。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仁安街1號,沿仙洞岩旁的指標走可抵達 開放時間:08:00-18:00 10. 基隆市中山區 地標公園 一走出基隆火車站,就可以看到遠方宛如好萊塢風格的「KEELUNG」招牌地標。其實這個燈志就在虎仔山上的太平國小旁,地標後方可以俯瞰整個基隆市區,還能看到船舶進出港口,不管是白天或黑夜風景都是一絕。

立即閱讀

【中國情報】 北京第一條空中磁浮列車 今個月正式開通

要講中國嘅高鐵發展,大家都唔使小編再多作介紹啦!不過正當高鐵嘗試不斷提速挑戰高峰之外,暗地裡原來仲有一條比較「貼地」得嚟又「懸空」嘅鐵路存在。 北京宣佈,第一條空中磁浮列車將會喺今個月正式開通!大家去日本都應該坐過磁浮子彈火車,成架凌空飛行極速前進,不過原來磁浮同樣可以用於輕鐵之上,呢輛時速最高為100公里嘅中低速磁浮列車,路線全長10公里,由北京西郊門頭溝連接市中心區域,命名為S1線。 路軌用空中雙軌,車廂窄小,可以容易咁穿梭城區大小樓宇之間,與建築物最近距離可以只有30米,不過據試坐嘅媒體形容,列車運行時非常寧靜及穩定。 其中一段路為最大排戰,就係坡度達53%嘅鐵路,列車仍然可以輕鬆而上!呢種中低速嘅磁浮列車,目前只有3個國家有此類列車;好處係高鐵得嚟,嘈音少、爬高力強、轉彎易,最適合用於多山多坡又夾雜大量樓宇嘅城市,而且造價便宜,車費就相對唔會太貴啦! 北京第一條磁浮列車路線 S1 線將會在今年年底正式開通,現時已經開始了為期 3 個月的試運。S1 線是北京首條磁浮路線,第一期工程長約 10.236 公里,當中高架橋路段約 9.95 公里,而說到路段約 0.28 公里,全線有 8 個站。 負責這個項目的總工程師指出 S1 線的工程非常複雜,需要跨過多條規劃道路,亦會跨過河流和鐵路,這條磁浮列車路線將會與北京地鐵 1 號線和 6 號線交匯,乘客可以在那裡轉車。 行走 S1 線的磁浮列車會採用六輛編組,全長 89.6 米、闊 3 米、高 3.7 米,可以載客 1,032 人,設計的最高速度為時速

立即閱讀

【香港情報】 香港旅發局欲吸台韓遊客 推5條靚景登山路線 (下)

香港這個繁華的「亞洲國際都會」來,當然要瘋買瘋玩大吃大喝,才不虛此行。旅發局每年更新登山遠足指南,向遊客介紹本港郊野景色,指南今年推介5條路線,包括灣仔峽道、大帽山等。 香港大部分面積是郊野,而且綠地與鬧區往往近在咫尺!從罕有的地質面貌、豐富的生態環境、著名的維多利亞海港到小島風情,在香港登山遠足,不同的路徑給您不一樣的綠色景觀! 旅發局推介靚景登山路線03: 大帽山 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大帽山觀景台>大帽山道>天氣雷達站 海拔957公尺的大帽山,是全香港最高的山,在市區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大帽山雖高,卻不難親近,是自然和城市景觀攝影的絕佳地點。 起點: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從荃錦公路出發,沿大帽山道步行不久後便可以見到位於左手邊的遊客中心。您可以在這裡透過互動展板,認識大帽山郊野公園的自然環境,同時了解氣候變化對香港以至全球的影響。 大帽山觀景台 沿大帽山道向山上進發,山巒和城市的風景交錯,每一次舉起相機,都能定格不一樣的美景。經過交通管制站後,便是觀景台,您可以在這裡俯瞰錦田和元朗一帶的鄉郊景致。 大帽山道 這裡是麥理浩徑第八段的一部分。沿路上山,自遠至近的景色一覽無遺,美得讓人屏息靜氣。路上會遇到不少登山者、越野單車騎士和野牛,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終點: 天氣雷達站 恭喜您來到最高點!屹立於大帽山山頂的天氣雷達站,四方八面都不受地形阻擋,可收集數據以製作綜合雷達圖,並能計算香港不同高度的風力和風向。在天氣雷達站外打卡後,您可以按原路返回荃錦公路。 旅發局推介靚景登山路線04: 蒲台島 蒲台碼頭>牛湖頂觀日亭>僧人石、靈龜石>南角咀燈塔、淘金崖>佛手岩>蒲台石刻 有「香港南極」之稱的蒲台島坐擁湛藍南海美景,地質以花崗岩為主。這裡有很多經長期風化而形成、狀貌各異的奇岩,不少更是香港人眼中的「香港十大最美岩石」。另外,這個海島盛產紫菜,來到這裡,一定要喝一碗熱呼呼的紫菜湯,並把各式各樣的海鮮乾貨帶回家! 起點:蒲台碼頭 當街渡靠近碼頭,向左邊遠眺,您會發現形狀如巨型海螺的響螺石。下船後往左走,沿著小店鋪右邊的郊遊徑,依指示牌開始上山。 牛湖頂觀日亭 經過一條由花崗岩組成的小路,觀日亭就在郊遊徑的最高處。您可以在這裡吹吹海風休息一下,盡享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景致。 僧人石、靈龜石 沿著石階往下走,您會看見碩大的「靈龜」正在緩緩地爬上山,對面身軀纖弱的「僧人」則向您微微欠身。 南角咀燈塔、淘金崖 南角咀是香港兩個最南端的海角之一,在這裡的燈塔旁邊可欣賞絕美海景。再往下走,就是盛產紫菜的淘金崖。 佛手岩 從南角咀返回碼頭的路上,能一睹全島「怪石之王」—— 佛手岩的風采。這隻緊貼山崖的巨手維妙維肖,令人驚嘆不已。 終點:蒲台石刻 繼續沿山徑及石階走到海邊,您便會找到這幅南氹石壁,上面是3,000多年前刻上的圖騰圖案。這些史前石刻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隔著玻璃纖維板仔細觀看,一道道的刻紋隱約可辨。 旅發局推介靚景登山路線05: 大潭郊野公園至鰂魚涌 黃泥涌水塘>大潭水塘群>大風坳>戰時爐灶>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糖廠街 建於1883至1917年間的大潭水塘群,在香港的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在飲用水不足的年代,水塘群為香港島東面一帶蓬勃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後盾。此外,這個集水區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信步於山徑間時,您不妨留意一下那些古舊的碉堡、地堡、公共爐灶等設施,它們都是戰後遺蹟。 起點:黃泥涌水塘 黃泥涌的名字源於山峽一帶流著黃色泥水的溪流。水塘在1899年建成,現已成為水塘公園。您可以在這裡觀賞錦鯉、鯰魚和烏龜在水中暢泳。附近的黃泥涌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香港防衛戰的策略性據點, 1941年聖誕前夕,日軍從香港島北岸登陸上山,與香港守軍在這裡展開過激烈的戰鬥。 大潭水塘群 經過陽明山莊後,您將進入大潭水塘群的範圍。在19世紀末,人們對飲用水的需求不斷上升,於是當時的政府在大潭谷築起多個水壩,以改善供水。如今,在晴朗的日子用相機捕捉山丘和石橋在水面上的倒影,是不少遠足者來到這裡的指定動作。 大風坳 大風坳位於柏架山道和港島徑的交接處。停下來歇息一會兒,感受涼風送爽,您就會明白這裡的名字由來。 戰時爐灶 在林蔭下走過柏架山道,先到康柏郊遊徑,再轉入鰂魚涌樹木研習徑,您會在寧靜的竹林中找到數十個戶外公共爐灶。這些爐灶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用來應付日軍入侵的戰時設施。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由樹木研習徑的盡頭,往柏架山道自然徑步行約15分鐘,一所別致的紅磚小屋便映入眼簾。紅屋建於1920年代,曾是世界最大的煉糖廠 —— 太古糖廠的員工宿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還曾被短暫徵用,作為難民疏散區的總部。如今,紅屋則成為認識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工作的好去處。 終點:糖廠街 當您走完柏架山道自然徑,沿英皇道前往港鐵鰂魚涌站時,沿途會經過糖廠街。顧名思義,昔日的太古糖廠就坐落於此。如今工廠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廈、餐廳和酒吧等。

立即閱讀
GOGOAdvise - Travel 旅遊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