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最新旅遊情報 > 各地情報 > 香港情報 (Page 38)

【即時情報】 全新1對1互動平台|SUPERHERO同小朋友放電

近年愈來愈多直播軟件出現,無論是打機、唱歌、跳舞,你想得出的才藝表演都可以在直播平台上見到! 在一般的平台上,路人也可以憑藉這些平台都可化身成為網絡紅人!而今次推介比大家的是標榜高質,並著重「1對1」的 LetsTok 互動平台,今年正式打入亞州市場 - 首個國家着陸於香港! 平台屬於LT TECH HK LIMITED旗下,LT 提供一個 HD高清 1對1 視像會議,給粉絲們可以直接與他們喜歡的偶像見面互動, 系統有一個完善的 Scheduling System (預約系統), 使藝人同粉絲都可以自己設定見面的預約時間, 不受時間或地區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與心愛的偶像互動。 在LetsTok,你可以隨時隨地與你的偶像/KOL/運動員或導師等, 舉辦 1對1 小型演唱會、talk show、一齊健身、視像會議, 想點就點! 「㩒個掣」就可以輕鬆預約到偶像與你會面!鄒凱光,鄭融、林作、高海寧、周柏豪、連詩雅等LetsToker同你 1對1 一齊傾個夠!平時無可能有機會見面的藝人,今日開始同你「傾乜都得」! https://www.instagram.com/p/Cal5DBZuUgX/?utm_medium=copy_link 你更可以自訂一個短片內容讓偶像們可以為你的親友送上最獨特的生日祝福! 使用開幕優惠碼,於網上版輸入" LETSPLAY "可即時扣減 HKD200! *記住優惠只可以於網上版付款適用,玩就可以用 WEB/APP 都得! 疫下新搞作|SUPERHERO 同小朋友做運動,身體健康又可以放放電! 疫情下小朋友天天困在家,見人的機會愈來愈少,不少家長都覺得小朋友在家上課學到的東西有限,亦開始擔心小朋友的社交能力會愈來愈差!LetsTok提供多元化的單次收費會議活動給大人和小朋友!不用再擔心付費後無機會上課,遲免上課日子遙遙無期! 今次LetsTok同十分喜歡小朋友的HK PRO FITNESS大隻型男

立即閱讀

【教學情報】 香港地震|遇上地震時應該點做好?

本港各區都有市民表示於今日(14日)凌晨約2時30分感到地震,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查問和分享感受,有人聲稱從睡夢中驚醒,目睹家具震動,幸沒有人傷亡! 天文台表示,中國東南部近岸當時發生一次4.1級地震,震央離香港約92公里。中國地震台網表示地震在廣東省惠州市海域發生,震源深度僅25公里,屬淺層地震,相信是香港市民能明顯感到震動的原因。 震央離港92公里 震源深度僅25公里 地震發生後,天文台先於2時40分表示接獲市民報告表示感到地震,要進行分析,3時16分確認中國東南部近岸在上午2時29分發生一次4.1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22.51度,東經115.04度附近,即香港之東北偏東約92公里。 天文台接獲超過8,000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到輕微震動,震動維持數秒。初步分析顯示,本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V( 四 )度,即懸掛的物件擺動,門、窗、碗碟發出響聲。這次是天文台於1979年設立了短週期地震監測網以來,第85次有感地震,第16次烈度達麥加利地震IV級! 突然遇上地震,沒有學過防災的港人,難免束手無策!今日教你旅行時如果突然遇上地震的應對方法。 自救小秘訣 萬一被困時,記得保持呼吸暢通,但同時又要用衣物避免自己吸入有毒氣體。不要哭、不要吵鬧、不要氣餒,這樣才能留下一口氣,留下一個被救的機會。並保護頭部!保護頭部!保護頭部!重要的事說三次! 發生地震時 1.如果你在室內 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堅固的傢俱下面當掩護,緊抓著直到搖晃結束。如果周圍沒有傢俱,先蹲低靠在沒有窗子的牆,並用手保護頭部和頸部。戴頭盔、戴帽子、用衣服包頭等等,總之用盡你一切辦法保護你的頭部,避免受到撞擊。在搖晃結束前不要貿然衝出門外,因為你有可能被建築物的碎片砸到,並且要遠離玻璃、窗戶以及頭上的燈。 2.如果你在室外 如果在街道上,應迅速離開建築物、電纜、樹木、街橋、路燈、廣告牌,跑去最近的寬敞地避難。如果附近沒有開揚的地方就留在原地,做好保護自己的姿勢。假如你恰好身在一片曠野或空地,那就先呆在原地。 3.如果你在開車 慢慢將車輛減速停到路邊,不要停在橋下或是電纜線附近,也要遠離樹和建築物。地震結束之後,小心駕車前進,特別小心橋樑和易墜落物品。 4.如果你在戶外郊區 如果你在戶外郊區,有山和有水之處都會有可能變成最危險的地帶。山腳、陡崖有可能隨時發生山崩,陡峭的山坡、山崖極有可能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於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千萬不要順著滾石向下跑,並且應躲在堅固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裡,好好保護頭部。 5.如果在海邊 當發現海水突然後退,比退潮更快、更低的時候,這說明海嘯隨時都會到來。此時,你應迅速向高處跑。 6.如果在商店購物 避開商品貨架,躲在最近的大柱子旁,或朝向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 7.如果不幸被困在廢墟中 如果不幸被困在廢墟中,用手帕或其他衣服布料護住口鼻,敲打金屬管道、牆壁、使用哨子等方法提示救援人員。不要盲目地大聲喊叫來呼救,因為那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塵,並迅速消耗體能。 購買旅遊保險 如前往日本、台灣及東南亞屬地震帶的旅遊熱點,建議大家一定要買旅遊保險,把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不過市面上各式各樣的旅遊保險皆有不同的條件與限制,購買之前要詳閱有關地震保險賠償的條款,還要把保險單務復印一份留給家人。

立即閱讀

【專門情報】 Disney+ 獨家上線《梅艷芳》|一小時從未曝光片段

講述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傳奇天后故事的《梅艷芳》導演版即將於2/2(農曆大年初二)起,一連五集陸續於 Disney+ 獨家播映,從劇情、造型、金曲、角色細節,令人再三回味追憶香港舊時舊地的黃金歲月。 在《梅艷芳》導演版中,將新增超過一小時從未曝光片段,於劇情、造型、金曲、角色中加入新元素,結合全新剪輯、調色、配樂,以更立體的視角,回顧百變天后梅艷芳的事業、姐妹情、愛情、友情,以及最後患病時期的經歷,親眼見證她非凡精彩的一生。 《梅艷芳》導演版首集已在 Disney+ 獨家上線,推薦大家可以一看再看,細品梅艷芳的豐盛人生、演員們的精彩演繹、以及美術與後製團隊精心重現的昔日光華。以下統整絕對不能錯過的六大看點,讓人更深入一代巨星的璀璨時代 ! 與張國榮之間的真摰情誼 梅艷芳與張國榮兩位天后天王的深厚友誼,是一眾香港甚至華人樂迷長年傳頌的美事。 二人無論於公於私都合作無間,其中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合作《胭脂扣》中的如花與十二少,這段華人的集體回憶已於《梅艷芳》原版本出現這段經典時刻,導演版除了會更完整地呈現梅艷芳與張國榮初次見面時所建立起的情誼、拍攝《胭脂扣》前後的交集,還有張國榮發表經典作品《Monica》後,樂壇成績飛升之際與梅艷芳共享的喜悅。 同時,也會有兩位彼時如日中天的巨星對於事業的看法,以及乾爹何冠昌對梅艷芳電影路上的指導。觀眾將透過導演版,再次感受兩人豐富藝術作品之中的動人光輝。 與時尚大師 Eddie 的友情 身為風靡亞洲的巨星代表梅艷芳,無論在台上或台下都受到大眾注目,而《梅艷芳》導演版於其人生的各個重要階段,加入更多情節,完整揭露她傳奇的一生,其中包括由恩師同時也是時尚大師-劉培基(Eddie)全力為梅艷芳設計的舞台造型,每每總能領先潮流,尤其在推出新歌之際,更是讓樂迷引頸以待。 像是當年的《壞女孩》、《烈燄紅唇》等等,震撼呈現大膽性感造型,於當時的樂壇可謂別樹一幟,至今亦無人能夠望其項背,成功令梅艷芳的歌曲表演成為視覺、聽覺的頂級饗宴。《梅艷芳》導演版亦會加入當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名錶廣告經典造型。 梅艷芳一生愛情經歷與姐妹牽絆 梅艷芳曾於一次訪問中提到,上天沒有給她可以開花結果的愛情,但給她眾多樂迷影迷的愛,也算公道。與日本當紅流行歌手的一段情,是影集中著墨最多,也是梅艷芳最為人知且最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 導演版將會釋出更多與這段感情相關的片段,亦有她與情人阿Ben於泰國的經歷。梅艷芳一生用情至深,對身邊的人不計代價付出,可惜用情至深,受傷亦深。正如影片中 Eddie 所言,絕代風華的梅艷芳一生崎嶇波折最終化為歷煉,融於作品之中,因而能成就感動人心的經典。 梅艷芳與家姐梅愛芳同喜同悲,二人大半輩子生活軌跡密不可分,由童年賣唱、參賽出道乃至談情等不同階段,梅愛芳與她的人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交織。 《梅艷芳》導演版將會詳細描述這兩位姐妹之間的關係,包括梅艷芳得悉家姐準備結婚後一連串羡慕與不捨的複雜反應,以及梅愛芳患病後共同度過的最後時光。 《梅艷芳》導演版:結構、配樂、調色重新編排 參與編劇的導演梁樂民表示,《梅艷芳》導演版除了會有更多時間展現原已拍好的內容之外,還會於結構、配樂、調色三方面,重新作出編排。 結構方面,新添加的片段能讓觀眾用另一角度經歷梅艷芳的一生。 配樂方面,則加入更多金曲,展現歌后生平及經歷。調色方面,將會調校至更適合於家中收看的畫質及色調。 經典金曲迴盪樂迷心間 梅艷芳憑藉於樂壇同輩中獨一無二的中低音女聲、豐富的人生歷練,以及從小累積的表演經驗,於1980年代出道後火速成為舞台上的王者,連奪5屆最受歡迎女歌星獎項,直至2003年逝世之時,一直穩佔香港甚至華語樂壇的頂峰。 誠如影片中華星高層蘇先生所說,梅艷芳的慢歌如《夕陽之歌》《心債》《胭脂扣》唱出無限唏噓;快歌如《壞女孩》《烈燄紅唇》等則唱出女性反叛。 快慢歌均屬頂尖之作,成為香港樂壇數一數二的歌手。導演版新加入的《傳說》(代唱版本)及其他從未曝光的金曲,將讓觀眾再次陪伴梅艷芳,探究她成為天后前後的燦爛旅途。 重現香港舊時舊地追憶黃金歲月 成長於1960、70年代,事業發展於1980年初,梅艷芳的事業以及她的黃金歲月,與香港這個城市的發展緊緊交纏。 那是個以溫暖霓虹光管之下的點點燈火組成的璀璨時代,平民化的消遣地荔園傳出歌舞聲、利舞臺唱出多曲衣香鬢影,共奏出香港一幕幕繁榮盛世。 尖東海旁的聖誕燈飾,以及彌敦道的招牌掛燈,將昔日熱鬧凝聚至今。《梅艷芳》導演版中,影迷可以再次感受1980年代香港滿滿的活力,以及雀躍的城市脈搏。 相關文章:

立即閱讀

【 教學情報】 新冠肺炎|快速測試陽性人士點算好?申報程序+後續隔離令安排

本港疫情嚴峻,每日新增個案持續高企,根據政府的最新檢測安排,容許快速測試呈陽性者透過網上系統直接登記陽性結果,無須核酸檢測覆檢便視為陽性個案處理。不論是使用政府派發或自行購買的快速抗原測試套裝,當自行檢測後得出陽性結果,均會被視為陽性個案。今日為你解釋快速測試陽性之後應該點做好! 快速測試呈報平台網址 平台網址:www.chp.gov.hk/ratp 登記日期:3月7日傍晚6時起正式啟用 如不能網上登記,可透過熱線「1836119」登記身份證號碼及電話號碼,再由職員聯絡市民跟進,完成整個申報程序。 哪些人適合用此平台呈報? 當日或前一日快速測試呈陽性的人士均可到呈報平台登記。 在2月26日至3月5日期間快測陽性的市民,可在3月14日前補交資料,不須急於登記。 注意:快速測試呈報平台不適用於核酸檢測陽性人士。 收到核酸檢測化驗所陽性或初步陽性結果的市民須到核酸檢測陽性登記平台登記。 呈報時需要提交哪些資料? 快測陽性呈報平台的申報人士需要提供以下資料: 個人資料 同住家人資料 個人病徵 快測陽性日期 快測結果照片 系統亦會問申報人士家庭狀況是否需入住隔離設施,以及家庭是否狹逼,有助於分流個案。 呈報後政府會有哪些後續行動? 患者 / 申報人士:收到手機短訊後,需點擊連結,上載快測結果照片及身份證文件。成功上載後,衛生防護中心會發出「隔離令」連結,醫管局亦會提供醫學支援、安排入院或前往社區隔離設施。 同住人士:同住者亦會收到短訊,只要透過連結上載身份證明文件,便可獲得「檢疫令」連結。家居環境不理想或有需要人士,會被優先安排入住隔離設施。 快速測試呈陽性需要隔離多久? 以首次檢測呈陽性的翌日起計第一日: 未接種2劑新冠疫苗人士: 在14天快速檢測陰性便完成隔離。如仍呈陽性,須每日檢測直至呈陰性。 已接種至少2劑新冠疫苗人士: 在第6及第7日連續兩日以快速檢測呈陰性,並無任何病徵,即可完成隔離。如仍呈陽性,須持續檢測直至連續兩日呈陰性。 快速測試呈報平台的常見問題 1. 之前曾快速測試陽性要呈報嗎? 2月26日至3月5日期間快測陽性市民,在可3月14日前向當局補交資料,並可獲補發由陽性結果當日起計的「隔離令」,家人亦可獲「檢疫令」。 在家等候 / 隔離期間須知 如果在家等候期間出現輕微病徵,可預約指定診所,或遙距求診。 預約到指定診所求診(你亦可以預約抗疫的士前往指定診所) 向提供遙距求診服務的單位求診 服用適合輕微病徵患者的藥物,服用前應先向醫護人員查詢 注意:現時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建議病徵輕微者不要打999召救護車或到急診室求診。 萬一出現以下病徵,應馬上叫救護車或直接前往急診室: 持續發燒攝氏38度或以上 呼吸困難或氣促 失語或行動不便 胸部或腹部疼痛 頭暈或意識混亂 癲癇發作 劇烈肌肉疼痛 排不出尿 虛弱或腳步不穩 孕婦胎兒活動減少或停止 相關文章: 注意:現時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建議病徵輕微者不要打999召救護車或到急診室求診。   注意事項及支援服務 萬一不幸受感染,又未能安排到醫院診治,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防止病毒傳播: 患者如果需要離開房間,須正確佩戴緊貼面部的外科口罩 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同晉餐和共享私人物品

立即閱讀

【 香港情報】 新冠肺炎|邊間私家醫院接收新冠肺炎確診病人?

香港第5波疫情嚴峻,公立醫院迫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可否到私家醫院求診? 全港數百萬市民於3月9日傍晚6時,手機都收到由政府發出的「緊急警示系統」訊息,提醒市民切勿前往被用作接收新冠病人的伊利沙伯醫院。現時有哪些私家醫院接收輕症患者呢? 私家醫院的指引 現時絕大部分私家醫院都不接收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其密切接觸者,部分甚至不接收強檢大廈居民。個別私家醫院會為上呼吸道感染徵兆的病人,提供自費病毒測試,結果呈陰性才會提供診症服務,一旦陽性則會轉介公立醫院處理。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解釋,私院欠缺隔離設施應付疫症,難以接收新冠病人。他們亦因應食衞局指示,會再接多一些非新冠病人,並認為目前最實際是讓私家醫院接收更多公立醫院轉介的其他病人,以騰出公立醫院床位。 現時診治輕症患者私家醫院表明 1. 中文大學醫院 中文大學醫院於3月7日開始啟用指定隔離病房,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患者。現階段可提供24張病床,首先接收及照顧部份16至75歲康復中的患者,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該院亦已調整有關樓層的通風系統,確保隔離區的氣流不會與醫院其他範圍交疊。 地址:沙田澤祥街9號 電話:3946 6888 2. 養和醫院 養和醫院於3月5日表示,會維持24小時門診服務,並為輕症確診者提供診治。同時已加強「養和視像會診」家庭醫學門診的服務,並配合藥物送遞服務,可支援在家抗疫的確診者及其緊密接觸者。醫院的病理部亦提供核酸病毒檢測服務,以協助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村道二號 電話: 2572 0211 3. 港怡醫院 港怡醫院指,一直有為輕症新冠病人提供門診服務。若入院後確診,定當為病人提供適切照顧,尤其是需定期到本院接受治療的病人,院方會確保病人在合適環境下,繼續接受治療。3月份亦會額外推出免費視像會診服務,安排醫生為在家抗疫的市民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 地址: 黃竹坑南風徑1號 電話: 3153 9000 4. 荃灣港安醫院 荃灣港安醫院發言人表示,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約有1,700人到醫院檢測人士為確診者,大多獲處方藥物及基本治療。若有已經入院病人檢測陽性,亦會繼續盡力讓病人留院內接受醫治。 地址: 荃灣荃景圍199號 電話: 2275 6688 5. 聖保祿醫院 聖保祿醫院發言人表示,醫院曾動用院內高規格隔離病床,醫治4名入院後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一直未能獲醫管局接收的病人,並在在能力許可下,會處理輕症新冠病人。 地址: 銅鑼灣東院道2號 電話: 2890 6008 6. 明德國際醫院 明德國際醫院表示,門診部會為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和新冠輕症病人提供支援,病人可接受醫生診症、獲取基本藥物和醫療建議,但診症前須先致電預約(2849 1500),並在到院後先作快速新冠檢測。 地址: 山頂加列山道41號 電話: 2849 0111 李嘉誠基金會支援私家醫院計劃 李嘉誠基金會自2月19日宣佈支援私家醫院接收公立醫院轉介病人後,各區公立醫院已陸續轉介不同病人至參與的私家醫院。資助額達 HK$5,000 萬,現再加 HK$1,000 萬支持公私營運醫院協作。 參與的私家醫院包括養和醫院、港怡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聖德肋撒醫院、寶血醫院,以及荃灣港安醫院和司徒拔道的港安醫院。 計劃主要涵蓋以下四個醫療程序: 冠心病介入治療 部份癌症手術 癌症電療

立即閱讀

【 即時情報】 政府緊急警示系統首響|專家解釋為何有人「被遺忘」?

全港數百萬市民3月9日傍晚6時,手機都收到由政府發出的「緊急警示系統」訊息,尖銳Beep聲長達約10秒,提醒市民切勿前往被用作接收新冠病人的伊利沙伯醫院,是系統設立兩年來「首響」,震撼全市。有人手機無上網、無服務都收到,但有人有Sim卡都收不到,原因為何?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只要市民身處香港區域,開啟手機,而附近有電話訊號基站,不論是香港或外國手機號碼,就連無插Sim卡無上網,都能收到警示訊息,惟不能確保所有市民一定能收到訊息。 現時大部份手機都能收到緊急警示系統訊息,不過仍有限制,如Apple蘋果手機需iPhone 6S以上型號,而三星Samsung Note 10以下型號就收不到,成為「被遺忘」一群。即使型號符合,也要留意是否關掉了緊急警示通知功能。 方保僑:可用於公布全民檢測登記系統 政府早於2020年耗資1.5億元設立「緊急警示系統」,在發生緊急情況下,可向市民發送重要公告,但疫情至今從未使用。方保僑於晚上表示,對政府今日快速接受意見並啟用系統感到意外,不過該訊息是否屬於緊急,則留待政府解釋及自行判斷市民的反應。 他表示,雖然外國以「緊急警示系統」用於天災發生時,提醒民眾避難;但他認為該系統亦適用於公布防疫消息,如快速測試申報平台啟用,甚至日後公布的全民檢測登記系統。

立即閱讀

【即時情報】 港鐵YOGA驚魂|赤腳女車廂踩座位撐扶手拉筋

公共交通上出現乘客奇怪行為不時發生,繼日前港鐵九龍塘站一名除罩女子以口水抹向車廂疑似「播毒」,引發乘客大打出手事件,今日(8日)再有網民拍得,一名女子於港鐵車廂內赤腳站上座位,用腳跨向對面扶手擺出拉筋壓腿動作。 港鐵指今日指於港島線一名乘客於車廂內有不恰當行為,經職員要求下停止及離開。港鐵呼籲乘客顧己及人,不要作出滋擾其他乘客的行為。 片段長約2分鐘,拍得於港鐵車廂內一名身穿連身裙、赤腳的女子,懷疑除下拖鞋,站於座位及拉住上方扶手,先彎腰疑似在拉筋,繼而一隻腳分別跨向車廂中間及對面座位扶手,擺出壓腿動作。 拍片乘客見狀最後亦急急離開 港鐵發言人指,今日下午約12時45分,北角站職員接獲乘客反映,指於港島線往柴灣方向列車,有人進行不恰當行為,北角站透過車務控制中心,通知西灣河站職員上車了解,發現該名乘客並要求她停止,該名乘客應要求停止有關行為,其後於柴灣站下車離開。港鐵呼籲乘客顧己及人,不要作出滋擾其他乘客的行為。

立即閱讀

【香港情報】 首間阿布泰便利店現已開張

首間「阿布泰便利店」面世 首間「阿布泰便利店」已在3月5日在銅鑼灣開張,並計劃發出特許經營權,在全港各區設立街舖,售賣各款急凍食品、蔬果及雜貨等。不少客人是特意到場支持,有客人認為可方便市民無須掃描「安心出行」出入街市及超市,貨品亦有別於其他便利店。 首間「阿布泰便利店」位於銅鑼灣駱克道。據知,舖位面積約佔1,000平方呎,有傳業主原叫租12萬元,即平均呎租約120元,惟未知實際承租租金。與旁邊的7-11便利店大相逕庭,店內售賣各款糧油雜貨、急凍食品、「叮飯」及點心,亦有超過30款本地手工茶飲、新鮮空運泰國蔬果。 特色零食區有多款杯麵!很多都是港人想念的泰國口味,如冬蔭公味、青咖喱味。另有泰國首個自熱飯盒,免沖水自動加熱,簡直是宵夜良伴。零食區也有薯片、椰奶凍和御用手信椰子糖! 阿布泰為少數能代表香港的便利店 到場的受訪人仕時表示:阿布泰能代表香港人,認為售賣的口罩有特色,盒上印有不同富有香港特色的字詞,如「我好L鍾意返工」,其中他買了印象最深的「同舟」口罩。對於阿布泰便利店計劃發展成連鎖店,受訪人仕表示需要有特色才能在港「跑出」:「我相信佢喺咁多間連鎖店入面,少數係有特式、代表到香港嘅。」 「阿布泰便利店」計劃在全港各區設立街舖 不少網民在留言區表示期待自己居住的區有阿布泰便利店開業,「屯門等緊你,加油」、「大埔等緊你,加油」、「期待元朗區,加油」、「整間係深水埗呀」、「加油,等開18區!生意興隆」。 阿布泰便利店ABT 地址:銅鑼灣駱克道478-484號本德大廈地下F號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8am-10pm

立即閱讀

【香港情報】 違例泊車|政府推警方「機械人」,抄「牛肉乾」將智能化

警方一年發330萬張「牛肉乾」 去年庫房有超過10億元收入來自警方抄牌,警方一年已發出330萬張「牛肉乾」,但違例泊車問題仍嚴重。 警方計劃再重鎚出擊,在違泊黑點安裝配備人工智能 (AI) 技術的機械人,24小時監視違泊情況,交通部警員會根據機械人傳來的70秒畫面,向違泊車主作檢控,目前兩部機械人測試效果理想,料微調整理後,可於今年9月正式出更執勤,在港島首先推行。 「抄牌牛肉乾機械人」測試 據了解,警方交通部去年6月開始進行路面測試,機械人設置於筲箕灣道與太康街交界,以及軒尼詩道與天樂里和馬師道交界進行實地測試,每周測試一至兩次,但未用作執法。測試效果理想,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協助下,將微調且完善相關系統,最快九月推出,相信會在港島違泊黑點試行。 系統使用高清攝錄鏡頭 該機械人裝設有二個便攜式系統,每個系統備有高清攝錄鏡頭,使用4G無線傳輸功能至影像分析軟件(人工智能),以識別車牌和交通行車罪行。 機械人會監控交通情況,記錄違反交通規則的車輛,包括單黃線、雙黃線及巴士站非法停車,自動鎖定非法停車10秒的車輛,倘有關車輛沒有離開,機器人會把該車停止10 秒前後 30 秒視頻片段,即共70秒的短片傳送西灣河港島交通總部的伺服器,警員透過畫面檢視有關車輛有否違泊,然後會作出檢控,不用浪費太多外勤人手在抄牌上。 24小時監控 由於機械人可以24小時監控,完全沒有空窗期,對一些喜歡「偷雞」違泊司機有一定阻嚇作用,有利改善交通擠塞情況。據了解,機械人可以自動辨識巴士埋站,不會拍攝。而緊急車輛及擁有限制區停車許可證的車輛(如解款車)則如舊獲得豁免。 去年,警方共發出330萬張「牛肉乾」,較前年約270萬急升逾五分一,每張罰款320元合共為庫房帶來超過10億元收入。

立即閱讀

【專門情報】 Omicron雖偏向輕症,有康復者3個月內現後遺症

病毒入侵腦部有可能現後遺症 近期不少人討論感染Omicron的症狀時,提到「腦霧」(Brain fog),內容大致上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實早在疫情前,大家都會說「感覺無法專心」、「怎麼這麼健忘」,這就是腦霧! 「腦霧」是什麼? 你是不是會突然想不起剛剛說過的話?或是一下子記不起來原本要拿什麼東西?你打開網頁要查什麼?這通電話原本要說的是什麼?工作和生活效率變的很差,整天處在腦當機中,腦袋總感覺昏昏重重的。 腦霧(Brain fog)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一般而言,其成因是壓力、睡眠和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和荷爾蒙等改變。 腦霧是怎麼發生的呢?近年的研究顯示,神經慢性發炎(neuroinflammation)是主要原因,造成神經慢性發炎及退化的原因,主要來自於腸漏以及粒線體的凋亡。 醫學統計 台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就他對腦霧的理解,與COVID-19有關的腦霧常見的症狀有疲勞與頭痛、記憶不好、自律神經失調現象。「這些症狀以主觀認定居多。腦霧的症狀範圍很廣泛,因為這並不是特定的神經異常。」 英國研究統計亦發現約 24% Omicron 確診者會發生「腦霧」(Brain Fog)的現象,英國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利用民眾回報自身健康狀況,統計出 Omicron 的前五項症狀,分別為:流鼻水、頭痛、疲勞、打噴嚏和喉嚨痛。 其中統計中也發現有 24 %的人會發生「腦霧」(Brain Fog)的現象,甚至在過去長期新冠後遺症中也不少人提到腦霧的問題,根據英國國民健保署(NHS)定義,腦霧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感到迷茫、思考比平時慢、想法變得模糊、健忘、精神疲勞、頭腦不是很清楚、思緒變慢,就像是人在迷霧當中。 腦霧的症狀是什麼? 失神:注意力不集中,平時熟練的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常常忽略事情的細節;很難一段時間只專注一件事物。 健忘:記憶力下降,短期記憶喪失,常忘記或很難想起重要的事;常常辭不達意,或是忘記要跟對方說什麼。 遲鈍:思考理解力退化,無法精準表達想法,也難以理解基本概念,思緒緩慢,做決定時會覺得困難;本來可以輕鬆釐清的想法,腦袋卻只是一片混沌。 倦怠:身心昏沉疲勞,感覺怎麼睡都睡不飽,對日常生活總是興致缺缺,易怒、情緒化,而且身體也會不舒服,如: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耳鳴、腦鳴、頭脹,或頭重腳輕。 腦霧並非新名詞 COVID-19後遺症有它 早在COVID-19剛開始流行時,就有人發現康復者的「Long COVID」中,有「腦霧」這個後遺症;WHO於2021年10月,將腦霧納入「Long COVID」行列中。「Long COVID」是指罹患COVID-19後的康復者,在3個月內的後遺症。日前台北榮民總醫院為染疫康復者門診的初步追蹤也察覺到,曾感染COVID的人,有4成的人有腦霧症狀。不過目前「Long COVID」相關研究僅追蹤1年多,追蹤到的內容亦有限度。 腦霧該怎麼治療? 但事實上不是只有感染性疾病會造成腦霧,王嚴鋒提到:「如果體內毒素排不出去,也可能有這樣的現象,容易發生在『代謝性疾病』,如洗腎、肝硬化的患者上,或者是某些藥物的影響,如鎮靜劑、抗組織胺等等,或是頭部有外傷 ,如腦震盪也容易,甚至是憂鬱症、焦慮症、偏頭痛的病人也會長期有腦霧的現象。」 王嚴鋒也分享自己臨床上的經驗,從新冠康復門診上發現有些個案,後來出現神經相關的後遺症像是頭痛、精神不集中、疲累、憂鬱等算是廣義腦霧現象,持續困擾患者長達幾個月,王嚴鋒坦言:「目前沒有一個直接治療方法,通常都是找到可能的原因見招拆招, 如果是藥物引起就會減少藥物、如果是發炎引起就會優先處理發炎。」 新冠肺炎絕對不是小感冒而已,同時還可能有其他神經症狀:在急性期可能引發意識改變或者是譫妄;慢性長期也可能有神經精神的後遺症, 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可能有疲倦、精神不集中、頭痛、焦慮,而在周邊神經系可能引起手腳麻、肢體無力等等,這些可能都是神經系統受損的表現。 雖然現在感染 Omicron 輕症居多,但後續可能造成神經相關後遺症也不少,王嚴鋒呼籲:「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得到它,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若真的不幸得到了,有耐心的利用合適的藥物來治療。」

立即閱讀
GOGOAdvise - Travel 旅遊日記